46. 一年只用上半年班: 中国人在美国当医生 | 中美医疗系统有什么不同(嘉宾:Yannan)
Watch it on Youtube. Or listen on your favortie podcast app.
Show note
国内读的医学院可以在美国直接当医生吗?美国主治医生一年只用上半年班,为什么?美国医学生找工作用的匹配系统得过诺贝尔奖!从医生培训的角度,中美医疗系统有什么不同。中美两国的病人各有什么样子的特征?最后,Yannan 还分享了一些和医生英文沟通的一些英语小窍门 😄
嘉宾: Yannan 美国住院医师
- 0:00 节目预告
- 0:45 Yannan 的中国医学文凭可以直接拿来美国用吗?
- 4:20 在美国行医的职业道路 Residency -> Attending
- 8:05 医学生毕业后面试找工作的程序(诺贝尔奖的 match 系统)
- 18:45 Attending 医生上班时间非常短!
- 20:59 中美之间医学院培训的异同,对应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 28:40 中美两国看病的病人有什么区别
- 32:40 Yannan 这一年的医学培训的感想
- 36:41 Yannan 教你学英语:怎么向医生描述病痛
- 40:00 下期预告:医疗 和 AI 的结合
制作/主持:李丁泽宇
字幕: Pengdi Zhang
文字后期整理:郭煜
Full transcript text
李丁:欢迎大家来到这期的李丁聊天室,今天我们和 Yannan 讨论一下在美国的行医的经历。
Yannan:Hello,大家好,我是 Yannan。我的背景是我在国内长大,在国内念了医学院,医学院毕业之后我是来美国做了几年研究,同时准备美国的一些执业医师考试的这些内容。之后呢,大概是在去年 3 月份的时候,match 上了美国这边的住院医,现在在进行美国住院医的培训。
李丁:国内读了这个医学院,在美国的话,我之前看各种美剧啊包括身边一些同学,他们要读一个叫做 Medical Doctor 的东西,这个的话相当于是国内的这个文凭可以直接拿过来用吗?
Yannan:对就是在美国这边有一个网站 www.wdoms.org,是世界医学院的一个 list,只要就是你的医学院在那个 list 上面,美国就承认 MD 学位,中国的不管是本科研究生还是博士生,其实在美国这边都算 Medical Doctor,大家都是一样。
李丁:那你相当于拿到了国内的这个医学文凭后,来美国就可以直接行医?因为你刚提了你做了几年的这个额外的研究,这个是必须的吗?
Yannan:不是。唯一必须的 step 是要考一个美国执业医师考试这么一个内容,然后他会给你发一个美国这边有一个机构叫 ECFMG,就是认证外国这个医学学位的一个机构,他给你发一个证书然后基本上你就可以拿那个证书在美国找工作。
李丁:你说你只要拿了这个被叫什么世界医生认可了这个学院的一个学位,就可以来美国考这个行医执照了。这个行医执照的考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跟医学院学的内容是一样的吗?
Yannan:对,就是还是挺相似的,我的感觉是美国这边执业医师考试的难度比国内的执业医师考试难度要大很多。第一个主要是一个语言的一个 barrier。第二个呢,他个问题很喜欢拐弯抹角,就比方说国内的问题就是给你一个病例,说这个人的什么病。在美国他就不会这么问,他给你一个很长很长很长的病例,最后告诉你就是说这个人比如说在未来一年内最可能发生什么事情。这首先你得要诊断这个病人是什么问题,然后你还要了解这个疾病相关的之后的信息,或者说这个疾病相关的原因等等。他会拐弯抹角问这些,所以如果说你不是基础很扎实,不能举一反三的话,你的问题就很痛苦。然后还有就是这个考试对体力和精力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我们这个考试总共分三个 step,总共是相当于四场考试,然后每场考试都是在八个小时中间不休息,你一整天就在里面考试,总共要做三百多道题这样子。
李丁:那这个是几天,大概前前后后要考?
Yannan:基本上没有人能够连着考完,因为比如说他有分 step 1,step 2 和 step 3。Step 1 呢,很多人都要 study 大概一到两年的时间然后才能考这个考试。Step 2 呢,也要大概半年到一年多这个时间来 study。Step 3 一般就稍微容易一点,时间稍微短。但总的来说,要考完试整个周期总共大概也是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李丁:所以相当于你是在美国做研究的这段时间一边做研究,一边把这个 step 1,2,3 都考完了。
Yannan:我是考完了 1 和 2。考完了 1 和 2 之后就可以拿到那个 certificate 就可以去找工作,step 3 我现在正在准备,就是你在工作之后可以考。
李丁:那美国比如说现在拿到这个执照之后开始行医的,因为我看很多美剧都有很多各种比如说 residency,然后有 fellowship,然后才是 attending,这个流程大概是什么样的呢?美剧有没有跳过一些流程呢?
Yannan:美剧这个方面还是比较准确了。我们都是从,我现在在做 residency,里面还分为第一年的 residency 和后面几年的 residency,他们会有不同的名字。比如说你看那个 Grey's Anatomy(实习医生格蕾)的前面几集,他们那个时候都是 internship,就是我现在在做的,是 residency 的第一年,之后的长度根据你去做的具体的 residency 的专科而不同。有的可能再做两年 residency 就够了,有的可能要再做五六年这样子。然后一般来说 residency 毕业之后有一个选择,你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 fellowship。Fellowship 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你更加 specialize 到某一个专科当中,比方说如果你做内科 residency,那么 fellowship 就可以允许你去做比如说消化内科或者说是心内科。但如果说你不做这个 fellowship,那你就只能做一个比较 general 的 residency doctor,不可以做心内科医生。
李丁:相当于是一个 fellowship 就是再一个回炉深造,选好方向之后你花了 residency 那些年认清自己对哪个特别感兴趣,然后再去深造个几年的这样子的。
Yannan:Residency 主要是培养你成为一个合格的一个比较 general 的 doctor,然后 fellow 的话是让你更加 specialize,一般来说会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因为如果你不做 fellowship 的话,基本上就做不了大学比如说科研型的教授,那种一般都是 highly specialized,所以如果说有人用比较强的这个学术追求,一般都会去做这个 fellowship。
李丁:那你刚才也提到了,就是做教授的这个事情其实挺有意思。因为我之前在哥大念书的时候也去哥大医学院看过病,因为相当于是学校诊所那种类似的,那其实是在哪一步开始是,可以从一个医生可以兼职教授的这样子呢?
Yannan:就做完 fellowship 之后,你开始找正式真正的医生工作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要做一个比如说是私人诊所的医生,还是大学医院的医生。一般是大学医院的医生都会兼顾这个教职。不一定有就是强制的科研要求,但是很多人会做比如 half clinical half 科研这样子。
李丁:这个挺有意思的,因为这个在很多行业是比较少的对吧?
Yannan:就完全不一样。
李丁:而且从一个病人的角度来说,我还是感觉那如果能去个这种所谓的大学医院,感觉还比较好,因为他总感觉大学是做研究的,最前沿嘛,医生可能也会教书育人,教授最新的这个知识,他会融会贯通才能教人嘛,同时他把这些融会贯通的知识用来治我,那不就很放心了。这个会有一个在医生上面比如说,私人诊所的医生和大学医院的医生会有一些,比如说他们的专长或者他们的能力上的差别会有吗?
Yannan:这个其实挺难说的。因为比方说你要看一个小毛小病我觉得一点影响都没有。如果说你要看的是一个罕见的疑难杂症这种类型呢,那我相信所有的私人诊所也会有非常经验丰富的医生。因为比如说你在大学做久了之后你不想搞科研我想赚钱,它其实也是可以跳到那个私人诊所去接着做。但是如果说你想参加那种 clinical trial,比方说你这个肿瘤的一个新药治疗,市面上得不到的,那这情况我想一般都是去大学,因为那些教授他们主持的这些 clinical trial 才可以允许你去接受这种最新的治疗。
李丁:那你刚才说,比如说你这个拿到证书,可以拿到 MD 的话,毕业找 residency 找工作什么样的一个过程呢?比如说像我计算机行业我只知道计算机不就是面试嘛对吧,就是有各种 technical 的面试,那医生这种面试是什么样的呢?
Yannan: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医生这个面试跟其他行业也是完全不一样。我们的找工作是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点,我们不可以在一年的任何时间投简历,集中投简历的时间就是在每一年的九月份。全国的所有的医学院的毕业生,就全美国的还有包括我们这些国际学生都会在这个时候提交我们的 application,我们会对我们感兴趣的项目就给他们发送我们 application,基本上就一份发送给所有的学校,之后你就会陆续收到面试的邀请,面试季的话是在十月份到二月份之间,或者一月份之间,这中间是集中面试,面试完之后这个项目是不会告诉你我们要不要你的,你也不会告诉这个项目说你要不要去那个住院医项目,而是等到完全面试结束之后,大概在二月初的时候,我们会提交一个 rank lists,你把你所有面试过的这个医院从排名第一到排名最后,就从你最想去的到对,你把它全部排上之后提交,同时另外一方面就是那些医院他们也面试了所有的 candidates,会给 candidate 也排这么一个 rank lists,在 match day,三月十七号中间,提交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二月十号到三月十五号之间他就会进行一个计算机的演算,做一个最佳的匹配。这个算法是得过 201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算法是可以确保每一个 candidate 和每一个项目都能够得到他们最好的最优解的一个选择。
李丁:这个是等于说这个项目听起来像是一个 centralized 的东西,因为所有的人都要在这个系统里面,所有的学校医院都要到这个项目里面。
Yannan:基本上有极个别是不参加,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参加这个系统。
李丁:你说这个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相当于这是一个纯计算机的没有人为去干预的,那可以走关系走后门或者什么的,认识哪个学院的医生然后他把你这个改变什么的,有这种情况吗?
Yannan:算法是不能改的,唯一能改的就是说你去走关系,或者也不算走关系,就是说你在那个学校关系特别好,他可以把你排得高一点这是唯一的一个。
李丁:就是他把你的 rank 给调高一点,然后你把你对他的 rank 也调高一点,可以让系统把你们两个更快的配对。
Yannan:对的,otherwise 的话,就是完全是机械的算法。
李丁:这个挺有意思的我感觉,现在我感觉我们好久没有听过这种纯机器的配对了。
Yannan:对的很少很少,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它是一个大概是在五十年代还是六十年代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个机械的 match 算法。
李丁:那相当于是计算机刚开始就有,因为二战那会儿才开始有计算机的嘛,阿兰图灵那会儿才发明了。
Yannan:对,我不知道那时候是不是手算的,但是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
李丁:那你刚说完了,3 月 17 号这个有一个 matching day,完了之后你还有的选吗?还是告诉你就去这家医院没的选了。
Yannan:没得选了。
李丁:那你就去或者不去?
Yannan:你不能不去,只能去。或者说你 technically 可以不去,但是未来三年内你都不能够参加这个 match,这是一个强制的。
李丁:愿赌服输认了,进了这个系统必须服从。
Yannan:你不想去的地方你就不要排,你可以不排。
李丁:噢!你就不把自己加到 rank list 就可以了。有点意思了,你现在进入了这个 residency 之后,像你说的,就两个阶段嘛。第一个阶段是你说的 internship 的阶段,然后从 internship 到第二阶段之后有没有审核呢?或者说还是基本上都大家都可以通过呢?
Yannan:应该说是基本上都可以通过,但是也确实是有一些审核。比方说我这边的情况是,我第一年的 intern year 是做的是内科培训,在某个机构在某个医院,然后第二年开始我要去做的是放射科培训,他其实在另外一个医院。那他的要求在你开始第二年之前你要把这个 step 3 给考完,然后完成第一年的培训。如果你第一年表现特别差,没项目开始也进不了第二年,或者说你考试没通过,所以还是有一点点这个,但绝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基本没什么问题。
李丁:你在这个 residency 一般是多少年呢?
Yannan:比如说像一般的内科的 residency 一般是三年总共,像放射科的话总共是五年,外科其实我也没有具体去了解,但是也是这样的五到七年就是非常长外科的这个。
李丁:做完这个之后去找 attending 的这种工作的话,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Yannan:对,这个我就还没有经历了。但是据说待遇就非常好,就会包机票包食宿啊这样,我们这个阶段面试就是就很少会包括这些差旅费用,感觉更多的就会更像大学教职面试吧,如果去的是大学医院的。但如果说去的是 private 这种医院的话我没有经历过,我不是特别的确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李丁:那你有想过之后你想走那条路吗?或者说,首先你想要从事哪个医疗的方向吗?
Yannan:我想做放射科,想做神经放射科,就是脑子的这些图片啊什么的。
李丁:这就很有意思,之前虽然看各种国内的这种剧,有说到这种神外的这种科,很多词反正也是感觉很高级,就中文我都听不懂了,更何况英文,可能更多不懂的了。
Yannan:对这个词汇是确实,但是我们医生就是赚钱稍微多一点的原因,因为我们就是说一种别人听不懂的语言而已。
李丁:制造了一个这种 barrier,让外面人没法进来,这个内部的这种 jargon。那你之后打算是比如说找这种大学医院的这种放射科,还是说去私人的诊所呢?
Yannan:我觉得我还在考虑,但是因为我之前做了很多科研工作,所以总的来说我还是倾向于找大学的这个方面,可以继续做一些科研工作。在私人诊所的话可能基本上就是一个 job 那种感觉,有可能就不会再往那种 academic 方向。
李丁:就可能不会发那么多的 paper,也不会带什么学生什么的。
Yannan:对对,我感觉是。
李丁:找 attending 的时候也会用到你刚才说的这个拿了诺贝尔奖的这个系统?还是说就跟其他行业更像一点了?
Yannan:就跟其他行业一样,基本上你可以一个一个去面试,面试之后你就可以在某一个给定的一个时间段内告诉他们,你想不想去就更像正常的工作面试。
李丁:你刚才说了 attending 之后,你可能会包机票飞来飞去赚大钱,那比如现在拿到这个 offer 之前的话,residency 和 fellowship 他们这个工资水平一般是什么样子的呢?
Yannan:工资水平大概就贫困线以上一点吧。就总的来说就是,如果说是为了赚钱去当医生的话就非常的不划算。其实,比如像住院医的工资,就是美国的一个最低工资标准,可能在五万多左右,再根据各地的消费水平不一样它会有一点不同。比如在湾区基本上可能在七万到八万之间,我们在麻州这边的话,可能就是六到七万之间这样子,所以我就觉得还是蛮穷的。然后 fellow 的话会好一点但是也没有多少。
李丁:其实听起来就像是,我这个比喻不知道恰不恰当的,就是 residency 其实更像是个 PhD 拿这个低保,fellowship 像是博后,最终去了这个 attending 才是真的找了一份 "real job",才能够过上比较小康的生活。
Yannan:对对对,我感觉差不多是这样。只不过是跟 post-doc 系统稍微有点不一样的是,我们有比较确定的年限,我们知道有一个 end day,我一定可以毕业。
李丁:对对对,不会被老板卡不让毕业什么的。
Yannan:肯定能走。
李丁:对了,那你就说这个毕业年限,你比如说你刚才说到放射科可能要五到七年,那这个结束的时间也就是说你合同到了,你就走了,还是说也是有一定的 milestone,说你必须要完成这些东西,这个 residency 的医院才给你一个这种结业证明或者什么的。
Yannan:对,是有 milestone,就是说我们这些所有的 residency 的 program,医院它其实有这些 residency program,他每年固定招一些人,但它其实统一的管筹是有一个叫 ACGME 的一个 institution,就管辖全美的这些住院医生 program。如果他们认定,他们有很多比如说对项目的要求,也会有对这个 candidate 毕业的要求。比如说我们要求在指定的时间里面,完成多少周的某些方面的 rotation,然后比如说最后的评价要给通过,诸如此类这种要求。又有些人会有延毕的情况,比如说他们中间就是家里有事,就是要 leave of absence,你 miss 掉了这些 rotation 的时间,就要在后面补回来,有些人可能会多做几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但补完之后你就可以走。
李丁:补完就可以走,那这还挺好的。
Yannan:对! 这还挺好!不存在说你要发 paper 才能走的这种警告。
李丁:对,那你一般比如说在你实习的这个,不是实习,在你 residency 的这个医院的话,那这个 attending 和 residency 这个医生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呢?
Yannan:我感觉,想想看我们 attending 的数量还是挺多的。应该 attending 跟 residency,我没有数过其实,但是因为美国这边的 attending 是,他们其实工作的时间非常少,他们其实有很多的 attending。Residency 的数量相对比较固定,我们大概总共三年,我现在在内科的这个第一年,所以我只知道内科的一个数据,三年总共是大概一百一十到一百二十个人左右,但是 attending 的数量肯定是超过这个数目。
李丁:OK,所以说相当于你们所有的导师,或者是带你们的人的数量超过你们学生的数量的。
Yannan:是的是的,因为他们上班时间非常少的,他们就是轮着来上班。
李丁:上班时间少是什么概念?是多少呢?
Yannan:一年可能只用上半年的班。
李丁:相当于每周只用上两三天的班就可以了。
Yannan:他们大概一个月就上两周的班,然后。。
李丁:另外两周他们干吗去呢?
Yannan:想干就干啥。
李丁:那这跟美剧里看到的不一样,那美剧里看到的 attending 也得天天来上班也很忙啊。
Yannan:不是这样子,就比方说举个例子吧,我现在经常 work 的 attending,他们是不做 fellowship 就毕业成为 attending 的 doctor,那他们就是在 general medicine,我们就是 care 不是非常 specialize 的病人,那这种医生的话他是一年,大概就只工作半年左右。然后还有一些非常 specialized doctor,就比方说是那种,美剧里面你看到那些 attending doctor,这种的话,他其实工作时间更少,他可能一年就工作两三个月就没了。
李丁:真正上台做手术的人反而可能更闲是吗?
Yannan:外科,其实我不太清楚外科情况是怎么样,因为我没有在外科。因为我觉得他们可能赚钱取决于他们赚钱的模式是哪一种。如果他们要赚钱通过做手术赚钱,那他们可能平时会接一些这个医院做手术的工作。因为我们接触到的基本都是住院病人的一个情况,但住院病人的 attending 基本上就是来了有一到两周之后就换人了,下一次你再见到可能就是三四个月以后,可能他再来一到两周,大概就是这么一个 frequency。但是有一些老师,他们是有门诊的,就是一周要坐一到两天门诊这样子。
李丁:这个有点意思,对,这个我也发现了,有时候我去比如说去那个保险公司,往那边找医生的时候发现同一个医生他在不同的医院或者诊所,他周一在这个,周二在那个,周三在那个,这个是在医生里面也是很常见的吗?
Yannan:对对对,在美国还是挺常见,
李丁:相当于他不是有一个 single employer,他可以开个自己诊所,再同时被大学啊,私人的这种 employee,这些都可以的。
Yannan:对,我感觉是这样子。我感觉这种在内科的情况稍微少一点,但是如果说你要做一些手术操作科室,或者皮肤科这种可能更常见一点。
李丁:有意思有意思,那你现在相当于,你是一个非常有独特背景的嘛,因为你在国内受了医学的基础教育然后又来美国做了这种实战的操作,那你觉得这个中美医疗在你的体验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一些区别或者相同点呢?
Yannan:就感觉就是从医疗的知识或者说是最新的医疗技术这一块,其实我觉得国内跟美国还是比较接近的,总体的这个感受。我觉得比较不同的是,因为就各自的这个国家会有不同的社会问题,所以你处理的这个社会问题是不一样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住院医这个培训的这个体系也不一样,因为毕竟美国这个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已经很多年了,然后中国的这个规培体系才刚刚开始。很多时候也是为了想达到这个美国的这个体系,在慢慢的一个演变过程,所以说当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另外就是医学生的教育方面,还有好多个点可以谈。医学生的教育方面,因为当时来美国作为医学生也轮转过,所以当时也有一些体会吧,就是医学生教育方面也是稍微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但总体的 overall 的我感觉就是美国的这个医疗更加的这个全面一些,就是我们叫 holistic care,考虑的可能身心结合这方面多一点,当然也是因为美国的这个医疗资源比较丰富,时间上也相对比较充足的这个缘故。
李丁:对,我们可以每一点都可以聊的。首先一点比如刚才提到一点,就是中国美国的国情不同嘛,所以在很多医疗面对的这个社会问题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中国和美国的一线医生的话,他有什么样的不同的问题呢?
Yannan:比方说中国的这个,因为我没有在中国当过医生,所以说很多时候是我在医院这个当实习医生期间的这个观察还有之后我听到了这个同学这些聊天。中国这边的话呢,可能目前来说受政策受限比较多,就比方说你在门诊开药,或者住院开药医保会有一些上额的这个,你能够用多少钱他有个上额的一个限定。所以可能在你这个开药的时候很多时候你要考虑是这个金钱方面的这个问题,以及就是说你比如说去跟这个病人说要做手术,你得问他你要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这个是在国内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要考虑这个患者有没有医保,以及这个患者能不能接受比如说进口的这个全自费的这种情况。这是一个中国的一个社会问题。
李丁:经济的一个考虑,主要是一个经济的考虑听起来像是。
Yannan:对对是一个经济就更直白的一个经济的考虑吧。另外的话中国你也知道就是医患关系之间就是有一些新闻这个关系比较紧张,就可能会就是你在做医生的时候会面临的这样子的,一个社会关系就可能,因为我没有就是说在中国执业,所以我不确定到底是怎么样,但就总归还是有一点提心吊胆还是有一个安全的一个考虑。然后在美国这边的社会问题的话,就会有美帝特色就是首先这个病人就有很多这个社会问题,可能很多流浪汉呐然后有很多这个就是 IV drug user 啊,还有这个 alcoholics,酗酒的人在美国也是特别多,所以这种人的话在美国,我觉得因为我涉及到主要是 inpatient care,所以说跟我们关系最大。其实就是他们出院去哪儿的一个问题,因为很多时候美国这边比较关注的是你出院之后,尽量不要再进医院了,希望你就好好的那边。所以说要安排一些就是康复中心叫 rehab 这些地方,安排他们出院去那些地方,所以说我们涉及到了很多社会问题,就是说是这个人可能付不起这些钱,拿他的医保付不了这些 rehab 呀,然后还有就是说 rehab 就没有愿意接受他,这个病人可能太烂了,很多这个 bad history,不愿意接收他,类似于这样的一个社会问题其实也挺头疼的。另外的话所以美国这边其实也存在这个医保和费用的问题,是不用去关注的这么具体不用去问他说你要这个还是要那个,就会有专门相应的部门去帮你处理这些问题,对部门去 email 或者他们说一下,他们会帮忙处理这些事情,就是有点这个处理 style 上有点不一样。
李丁:对你刚才提到这个在中国有一些医患关系的担心,我在美国的话也会有这样子的 concern,或者说我在美国至少我看医生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我对医生本人或者什么,国内看医生我也对医生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那为什么国内会有这样子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因为医生不是一直在帮患者去解决问题吗?
Yannan:其实我感觉我也能够理解国内患者的这个焦急的这个心态吧。因为很多时候就即便是我家里面人去看病也会觉得这个医生态度不是很好啊,也不给我解释清楚啊,其实很多时候是沟通上也不是说一个人不好,其实就是沟通上面没有做到位这么一个状态。这在美国这边他特别注意沟通,就是说我们检查出了什么结果,这个诊断是什么,然后未来可能有什么治疗,这就会比较清楚的给你讲,让你听明白为止。我觉得这一步其实是国内就是因为这个快节奏的一个诊疗可能会相对比较缺失的一个部分吧。
李丁:在国内国外都看过病,我感觉其实医生都很 nice,我尤其有印象就是在哥大看一个病的时候,就有很多专业术语我是听不懂,然后医生就开始画各种图,然后把那种词都讲得非常浅显易懂。然后我记得,而且是在他的一个那种办公室里面就堆满了他的那种书架,然后把它随便拿出草稿纸开始画画。各种画各种画了,解释说这个这个怎么联系到一起的,为什么你这个有病导致了你这个现象什么的,然后我们就把根源去除了你看就好了。就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沟通完了我就对他特别信任,okay you know what you're doing,反正我信你了,具体的我也没办法去去深究了嘛对吧。
Yannan:我感觉可能跟文化也有一点点关系吧。因为我感觉在中国还是比较父权文化,可能医生告诉你做什么你就乖乖去做就好了。但是有的时候如果你不能理解中间的逻辑关系的话,就可能会产生比较多的这个疑问和怀疑这样。
李丁:对,对我而言你说这个也很对,因为就是的确这边美国人都很喜欢怀疑一切,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所以医生说什么他都要质疑一下,质疑多了医生可能就习惯了,那不如跟你解释清楚了,解释清楚了之后,你能信就信,不能信也就算了。所以刚才你还提到了一个说,你在医院 inpatient 的部门工作,所以相当于你就没有在,其实你不会接触到那种比如说一来看病这种急诊或者说门诊这部分就比较少,就是说你主要是住院了才会去接触。
Yannan:对基本上是这样子,我们有急诊的轮转,但是时间也不会很长大概几个礼拜就行了。然后门诊的话,主要是因为我选的不是内科这个专业,所以我不坐门诊。但是如果是住院医,选内科专业的这些住院医的话,他们就会有这些门诊的时间。我现在不看门诊主要是因为我之后是放射科,不需要看门诊。
李丁:前面的这个 primary care 可以帮你也分流过来了,只要需要你看他才会帮你看。
Yannan:对对对,相对来说都是病情稍微严重一些需要住院的病人。
李丁:对刚才你提到的这个中美的这个医疗的这个社会问题不太一样,那你对这个病人的话,我知道你在国内应该也没有行医过嘛,所以可能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根据你的观察的话,在国内国外的这个病人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Yannan:我感觉其实国内的病人注重养生一点,就是我感觉国内的病人我在国内看到的那些疾病,要么就是超级疑难杂症你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然后要不然就是比如说这个患者他以前住在农村里面,没有什么医疗资源可以获得,所以说还有就是长期的一些慢性疾病没有得到控制,或者说是长期的某种肿瘤疾病到这儿就诊断这些疾病就完了。然后但是慢性的患者的话,大多数其实控制得都还可以,就我在国内住院病人能看到的,就是大多数怎么说呢,不是自己作出来的只能这么说吧,就是这个病情确实严重到这一步了这给我就感觉。如果在美国的话我是感觉很多人的病都是作出来的这种感觉,就是他明明可以控制得更好一些,但是他可能就不是很 care,他的这个身体然后导致他身上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所以在至少在我这个工作的医院的话,病人的复杂程度其实是远远超过国内的患者的一个程度,就比方说这个人他有心脏病有糖尿病有高血压,这些国内的患者也会有,但是他同时还酗酒,他可能还吃很多很多鸦片类的这个止痛药,然后人又胖,你胖之后你有很严重的关节炎,然后他可能他因为这个糖尿病高血压都不控制,所以还有肾衰竭,然后还有可能因为糖尿病高血压不控制,一个脚趾头要烂掉要切,就是这种导致了很多很多的这个问题,就是我感觉美国的这个复杂性要比国内高很多。
李丁:就好像听起来像说比如说国内医生给了一个你只能吃这些,不能干那些事情,国内的病人就会遵从,然后就该好基本都好了,如果不好的都是那种特别疑难杂症的。在美国这边明明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但他们就是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啊,或者吃什么喝什么呀这种东西的
Yannan:当然这个跟美国这边社会经济情况也有关系,我相信美国这边如果说是白领阶层,或者说是生活在比较富裕区域的这些 well educated 的人会相对控制可能就比较好,然后医疗条件就比较好。但是我感觉可能贫富差距比较大吧,就是受教育程度差距也挺大的。生活在这个中下层的这个百姓,就是对这些医疗的这个医疗知识的这个了解程度和对自身的这个身体的关注程度就比较差,就会出现这种问题。
李丁:对你说的这点也为我也非常同意。毕竟至少说我们在第一代这种做 IT 行业过来移民的话可能接触到的人大多数都是教育程度较高收入水平比较高的。所以就比如说我在无论是在学术圈或者工作圈里面认识的人,很少说对自己健康完全不在乎的,大家的身材基本上都会有一定的管理,饮食也都很注意,不会暴饮暴食什么滥用药物啊什么的。所以说就是跟在电视里看到的美国又是不一样的,因为电视在美国可能是更加真实更加平民化的一个美国人,就想到怎么身材都比较胖一点或者说动不动就滥用药啊什么的,但是在我们的圈子里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这种情况。
Yannan:对对我感觉是这个滥用药物其实还蛮常见,像我们我们医院是属于公立的医院,所以说它会收就是即使你没有医保或者没有钱的病人他也会收。这时候就会有很多那种吸毒的呀然后或者说是 homeless 来,那他们就是你就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就是这个人就是 a mess。
李丁:真的比如说那个相当于这种 homeless 的,他们进来之后以为他们没有医保,那之后他们这个诊断费用是怎么办呢,就政府 cover 了还是?
Yannan:纳税人的钱。
李丁:纳税人的钱,挺好的,挺好的。那你现在在这个麻州的这个医院做了又快一年的这个 residency 是吗?那这个培训中你有什么体会吗?
Yannan:我感觉培训的确还是挺好,就是我的感觉是,在美国这边总体的这个培训还都比较注重让你自己去表达,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我想想看怎么说就是说几个点吧,这首先是这个临床诊疗的一个思维能力,就是在国内的话我们点检查,就是比如说我们 order 一个检查,那个检查里面就几乎什么,你收到那个检查单里不是有很多很多的项,就是比如说电解质什么的,就是基本上所有电解质都给你测了一遍那种,然后有很多 panel 都是非常复杂的 panel 就是包含的非常全,就国内的话因为快嘛,你这样子只要大概输一个所有材料都会出来。但在美国的话我们经常的这些检查都是一项一项 order 的,就是你去 order 这个检查,你必须要有你的理由就是你要有怀疑的一个理由,就是要训练你的逻辑思维,就是你不可以 miss 一些可能的诊断,但是你也不能够过度的去 order 一些没有必要的检查。所以在美国的话很多时候这些检查的套餐都是完全分开了,然后你得一个一个 order,然后你再跟 attending 说你为什么要 order 这个的时候你得给出充足的理由,不然就会说,如果你没有理由 order 这个的话,没有必要增加这个医疗的费用这个负担。我觉得各有利弊吧,其实每个国家他们 practice 这个 medicine 的一个不同的一个方式。我觉得在中国这个也是国情所迫,因为这个时间太短了,比方说你看一个病人就几分钟时间就得点检查,这个时候你想想特别多可能是这个可能是那个,然后你一项一项点的话他就很容易 miss 掉,然后这种情况下你如果点的就是稍微多一点,就可以 cover 尽可能 cover 把所有的危险的情况比方说。然后另外一方面中国这些检查也便宜,人工很便宜的,中国你就机器一跑,实验室检查的人估计也没拿到多少钱,所以就不存在这个说你多点检查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医疗负担这个问题。然后而且这套餐都已经定好了,也没法一个个点说实在的国内,你就只能这么讲。然后在美国的话就是,一是他这个实验室检查的速度非常慢,就你点一个检查之后要出结果可能就要过好几个 business day,相反我可能第二天下午检查出诊断结果,所以说你这个执行效率上面都有问题,那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方式就是说,你如果没有必要就不要去增加实验室的负担,你如果再点很多检查,那个实验室可能出结果更慢,那都人慢慢做的那种。然后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个美国的每一项检查,肯定是比国内那个贵很多,相当于也是减下来也是减少花纳税人的钱,很多时候你最后很多病人都 medicare,都是这个国家的钱。另外一方面就是美国这边他因为你有时间去想一些事情,他会相对的比较严格的训练你这个医学的逻辑思维,就是说根据你这个患者的这个年龄,他是什么人种,他的表现和他一些基础的这个实验室检查,有什么你有一些高度怀疑的,然后你要根据你那些高度怀疑的疾病,去检查相应的检查。那些如果全部都不是你再去怀疑那些相对不那么 likely 的一些疾病,再去 order 这些检查,所以就有一个逻辑思维这样子顺下来。
李丁:除了这个点,这几点我其实之前都没有想到过,是挺对的。其实因为国情不一样所以医生的操作方式也就不一样了。
Yannan: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对错,我觉得可能在别的国家又有不同的一套,所以有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来。
李丁:对的我感觉我们这个第一部分的这个医生这部分可以差不多收尾了。所以我接下来看一下 Yannan 在中美行医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跟听众最后这个分享的话吗?
Yannan:我觉得对听众来说可能比较有用的,就是你去看病的时候你要怎么表达。我感觉我认识的旁边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就有点焦虑,你去看病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样描述这些症状之类的。就是一些常见的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些你很难用语言描述的感觉。
李丁:可以可以,我感觉我都很感兴趣。
Yannan:我想想看,对比如说像肚子痛这些其实应该是比较简单,你肚子你就可以说 belly pain 之类的,描述一下你这个肚子痛的方位,是在上面下面左边右边这样子。像这个就是一个疼痛,然后疼痛的性质这个也是经常会医生问你的,就是说这个疼痛感觉起来就是怎么样的,怎么描述呢?就是几个描述方式比如像肚子痛经常是绞痛,像马上拉肚子的那种感觉,那个词就是 crampy (肌肉疼痛)。还有一些疼痛比如像头痛那种单纯的普通的那种痛的感觉那就是 ache 就是 headache 的那个 ache。还有比方说如果是你觉得那个痛一跳一跳的,那种疼痛的感觉你可以说它是 pulsating,就像脉搏一样在动的。非常痛你就可以说比如说 excruciating。然后疼痛经常会有一个 level 就是从零到十,那种痛的在医院门诊的那个图上应该会有就是你会痛到什么程度,给他一个 level,他也会更,医生更能容易理解你到底痛到什么程度。然后还有一些感觉比方说有些同学有这个颈椎病啊或者说是手麻脚麻这种,或者说是你感觉到手心有很多小针在扎你的那种感觉这个也很难描述,但是这种小针在扎了的感觉就是叫 tingling,就是那种听着麻麻的刺痛感的那种感觉。如果单纯只是麻的话你就可以说是 numb。
李丁:哇, 这一个疼痛可以说出这么多种方式。我能记得的就是 pain 啊,ache,我之前用的多就是这种词。
Yannan:对还有一些疼痛比如说你觉得是像刀扎那种很尖锐的疼痛,那就是 sharp pain,一旦你知道了就这个词之后其实还是蛮容易记忆。
李丁:对对而且像我刚才说我感觉美国医生,特别是他们看了我们的脸就知道我们不是 native speaker,我一说英语他也知道我不是 native speaker,所以他一般都会比较 accommodating,然后就会用降级的这种词汇量来跟我们沟通。其实就跟点菜一样,指手画脚总能够把这个病痛传送出去的。
Yannan:要表达症状的时候其实一些简单的英文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说你的病情稍微复杂一点的话其实医院里面都会有这个翻译的翻译官就是中英翻译。所以说如果想要了解更复杂的病情的话就用翻译的就可以。
李丁:对对而且都是久病成良医,我之前得过的各种小病大病,到最后英文词汇我也学得挺好的呢,当然这仅限于一个病,一旦跳出了那个 scope 就完全不懂了,但是那个里面我都可以跟医生谈笑风生。
Yannan:(笑)